發布時間:2023-05-08
天然的納豆菌種從納豆制品或從稻、谷中分離得到,這種方法得到的納豆菌種中含有其他雜菌。1921年,半澤博士培養分離出純納豆菌種,使得納豆菌種商品化。
起源發展
納豆源于中國。納豆類似中國的發酵豆、怪味豆。古書(和漢三才圖會)記載有:"納豆自中國秦漢以來開始納豆菌家庭制作的納豆制作。"納豆初始于中國的豆豉。據《食品文化·新鮮市場》(石毛直道著,第101頁)一書介紹,兩種納豆都與中國有緣。特別是咸納豆,大約在奈良、平安時代由禪僧傳入日本。日本也曾稱納豆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簡中也有"豉"宇。與現代中國人食用的豆豉相同。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納所制造后放入甕或桶中貯藏,所以日本人稱其為"唐納豆"或"咸納豆",日本將其作為營養食品和調味品,中國人把豆豉用鍋炒后或蒸后作為調味料。
納豆傳入日本后,根據日本的風土發展了納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醬,或用醬油不用豉汁。而且由于系禪僧從中國傳播到日本寺廟,所以納豆首先在寺廟得到發展。例如大龍寺納豆、大德寺納豆、一休納豆、大福寺的濱名納豆、悟真寺的八橋納豆等,均成為地方上寺廟的有名特產。
日本人喜歡食用納豆。他們主要食用咸納豆與拉絲納豆,關西人喜歡前者,關東人則愛吃后者。拉絲納豆由于發酵方法不同,而出現一種黏絲,是不放鹽的。
1921年半澤博士培養分離出了純納豆菌,使納豆菌商品化了。
納豆菌適應范圍廣,活力旺盛,繁殖力強,形成優勢種群快,生命周期長。其繁殖能力是普通微生物的10倍,又極易存活,遇不良環境可形成芽孢產生高強度的保護作用抵制胃酸耐酸堿耐150℃高溫。環境適宜時可迅速將孢子活化并蓬勃繁殖,形成優勢菌群。經消化道排出體外后仍具有很強的活力。因此可以發揮集團化的快速"閃電戰"作用,就象蝗災、鼠災一樣耗光大量農作物等植物一樣,添加納豆菌能完全到達動物消化道通過快速耗氧繁殖消耗大量氧氣避免有害細菌的滋生,同時能將大量動物未消化完全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成維生素、氨基酸、多種消化酶促生長因子等參與機體的生長代謝。
成份含量
納豆菌及生物酶、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輔助劑,含菌量200億/克。
折疊編輯本段納豆激酶
納豆激酶(nattokinase簡稱NK)是一種枯草桿菌蛋白激酶,是在納豆發酵過程中由納豆菌產生的一種絲氨酸蛋白酶 。
標準單位
納豆激酶在國際上的標準單位為"FU",是指每粒納豆激酶產品的納豆激酶含量;"FU/g"是指每克納豆原料中的納豆激酶含量,兩者存在區別。
服用方法
日本營養健康食品協會規定納豆激酶的每日正常維持量應該不低于2000FU。因此,醫學營養專家建議納豆激酶服用人群的基本用量如下:
文章節選自360百科詞條《納豆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