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1-06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
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栽培者為“園參”,野生者為“山參”。多于秋季采挖,洗凈;園參經曬干或烘干,稱“生曬參”;山參經曬干,稱“生曬山參”;經水燙,浸糖后干燥,稱“白糖參”;蒸熟后曬干或烘干,稱“紅參”。
性狀
生曬參: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xù)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并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huán)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生曬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圓柱形,長2~10cm。表面灰黃色,具縱紋,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的環(huán)狀橫紋,支根多為2條,須根細長,清晰不亂,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根莖細長,上部具密集的莖痕,不定根較粗,形似棗核。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窄。韌皮部外側有裂隙,內側薄壁細胞排列較緊密,有樹脂道散在,內含黃色分泌物。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射線寬廣,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斷續(xù)排列成放射狀,導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生曬參粉末淡黃白色。樹脂道碎片易見,含黃色塊狀分泌物。草酸鈣簇晶直徑20~68μm,棱角銳尖。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細波狀彎曲。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0~56μm。 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多角形,直徑4~20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40ml,加熱回流1小時,棄去氯仿液,藥渣揮干溶劑,加水0.5mkl拌勻濕潤后,加水飽和的正丁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吸取上清液,加3倍量氨試液,搖勻,放置分層,取上層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人參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人參皂甙Rb<[1]>、Re、Rg<[1]>對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厚500μm)上,以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日光下顯相同的三個紫紅色斑點,紫外光燈(365nm)下,顯相同的一個黃色和兩個橙色熒光斑點。
炮制
生曬參: 潤透,切薄片,干燥。生曬山參: 用時粉碎或搗碎。白糖參:經水燙,浸糖后干燥。紅參:蒸熟后曬干或烘干。
性味:甘、微苦,平。
歸經:歸脾、肺、心經。
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用量:3~9g,另煎兌入湯劑服;野山參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密閉保存,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