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11
玉米低聚肽(cornoligopeptide,COP)是以玉米淀粉副產物玉米黃粉為原料,經過酶解工藝和多肽分離純化技術獲得的小分子量多肽。
玉米低聚肽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富含的小肽易于被機體吸收,水溶性和穩定性好,不受腸胃環境影響。科研工作者研究發現的玉米低聚肽的功能活性有很多,通過歸納,最主要的有降血壓活性、抗氧化活性、抑制腫瘤生長、醒酒等功能。
1降血壓功能
Miyosh在1991年酶解γ-玉米醇溶蛋白得到了17種具有降血壓活性的玉米多肽,并指出其降血壓機理可能是玉米肽通過對ACE的抑制作用從而抑制血管收縮導致的血壓升高。丁青芝通過超聲輔助處理制備ACEI活性肽,在超聲頻率20kHz、超聲功率1000w、超聲時間13.18min、料液溫度51.59℃、脈沖超聲工作間歇時間比25/2s的條件下酶解產物對ACE抑制率達66.24%。
黃文浩等將連續酶膜反應器法制備的玉米降血壓肽應用于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連續灌胃30d后,其降血壓效果顯著且穩定,并得出結論玉米肽降血壓作用主要通過抑制肺臟組織和睪丸組織中的ACE酶活從而達到降血壓效果。
2抗氧化功能
王雙玉用堿性蛋白酶Alcalase2.4FG酶解玉米醇溶蛋白制備多肽,通過體外抗氧化試驗發現制備的玉米肽對O2-和OH有顯著的清除效果,氨基酸分析實驗發現,這種玉米肽共由16種氨基酸組成,其中Ala和Leu含量較高,由此推測其氨基酸組成可能與蛋白抗氧化活性區的氨基酸組成相同或相似,因此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
朱艷華在體外通過自由基誘導大鼠肝線粒體,結果發現濃度為10mg/mL的玉米肽能夠使自由基誘導的肝線粒體MDA生成抑制率達39.63%,除此之外,玉米肽還能抑制自由基誘導的大鼠肝線粒體腫脹,表現了玉米肽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徐力經研究發現具有較好抗氧化活性的玉米肽一般鏈長為2-6個氨基酸殘基,他通過凝膠層析、陽離子交換層析和反相色譜制備柱等純化工藝純化的玉米肽不僅純度高還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質譜測得其氨基酸序列為Asp-Tyr-GIn。代衍峰將純化后的玉米肽通過質譜儀分析,再結合SWISS-PROT數據庫中現有的玉米蛋白的序列,獲得了兩個具有抗氧化性的玉米肽結構,TyT-Ala和His-Cys-Met-Leu;其中Tyr- Ala對水溶性的ABTS自由基具有強清除能力。
3抗腫瘤功能
腫瘤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是世界上最難治愈的疾病之一。
李江濤通過實驗證明了玉米肽的抗腫瘤作用,離體水平上,他將玉米肽作用于HepG2一定的時間,通過透射電鏡觀察細胞的形態學變化并借助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細胞內Ca2+濃度的變化;在體水平上,李江濤將小鼠肝癌細胞H22接種于BABL/c小鼠體內,研究玉米肽對小鼠腫瘤生長情況、臟器指數、血清中SOD活性及肝臟中MDA含量的影響。實驗結果發現玉米肽作用HepG2細胞-定時間后,細胞形態發生明顯變化;細胞內的Ca2+濃度增加;與對照組相比,玉米肽組小鼠腫瘤質量明顯減輕,(P<0.05; P<0.01),說明玉米肽在體外具有誘導細胞凋亡作用,體內有抑制腫瘤增殖的作用。
朱艷華研究玉米肽對荷瘤小鼠體內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在連續灌胃玉米肽一定的時間后,研究結果顯示,玉米肽對小鼠腫瘤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對小鼠體重沒有明顯的影響作用,說明玉米肽在抑制腫瘤生長的同時并不會對體重造成影響,其抑制腫瘤的機理是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調節功能實現的,可以放心服用。
4醒酒功能
日本學者Yamaguchi在玉米肽醒酒功能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Yamaguchil;用玉米肽對原發性高血壓大鼠進行灌胃,通過檢測大鼠血液中乙醇及其氧化產物乙醛的濃度,第- -次提出了玉米肽能夠促進乙醇代謝的理論。并通過實驗指出玉米肽的醒酒機理是因為玉米肽能夠提高血清中的支鏈氨基酸丙氨酸、亮氨酸濃度,而這兩種氨基酸能夠促進輔酶(NAD+)的產生,以維持三羧酸循環的正常運行,從而達到抑制血液中乙醇濃度升高的效果。
隨后隋玉杰的體外醒酒實驗證明玉米肽在可以激活ADH,并且具有良好地抑制OH能力,他指出,玉米肽的醒酒作用機制不僅與玉米肽含有高比例的丙氨酸、亮氨酸有關,還與其能激活ADH、清除OH有重要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