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10
組成成分
茶多酚是決定茶葉色、香、味及功效的主要成分,占茶葉干重的20%~30%。茶多酚按主要化學成分分為兒茶素類、黃酮類、花青素類、酚酸類四大類物質。其中尤以兒茶素含量最高,占茶多酚的60%一80%。兒茶素主要為表兒茶素(E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表沒食子兒茶素(EGC)和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4種物質。其中,前2種稱非酯型兒茶素,后2種稱酯型兒茶素。茶葉中含量最高的兒茶素為EGCG,其次為ECG,再次為EGC。
提取工藝
有機溶劑萃取法
這是使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茶葉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差異進行提取分離。該法比較簡單,對茶多酚的提取率為10%~15%。
工藝流程:茶葉→沸水浸提→過濾→濾液→氯仿萃取→乙酸乙酯萃取→濃縮干燥→粗GTP;或者用乙醇、丙醇、甲苯等直接萃取,但效果不是很好,且步驟煩瑣。
該工藝大多存在如下缺點:整個生產過程中要用到多種有機溶劑,且有機溶劑的用量大;工序多,工藝繁瑣復雜,需多次蒸餾,加熱時間過長,茶多酚易氧化;大多使用了氯仿等有一定毒性的溶劑,產品及操作不夠安全;生產成本偏高。
離子沉淀提取法
該方法主要是利用有些金屬離子能夠沉淀茶多酚而使其與咖啡堿分離。該法的特點是:茶葉經熱水浸提后,加入沉淀劑即可得茶多酚與金屬離子的結晶性沉淀物,不必濃縮浸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同時由于這些沉淀的選擇性較高,產品的純度相對較好可達85%以上,但在其后的稀酸轉溶過程中茶多酚損失較大,而且沉淀劑有的是有一定毒性的金屬離子,有的偏堿性易造成茶多酚的氧化。因此在產品的純度、收率、成本及安全性上仍不是完全令人滿意。
工藝流程:茶葉→沸水浸提→過濾→濾液→沉淀劑沉淀→轉溶→萃取→濃縮干燥→粗GTP 。
吸附分離提取法
將綠茶葉末加熱水浸提3次,合并提取液。茶葉提取液通過高分子吸附劑進行吸附,然后用95%乙醇溶液洗脫,使吸附劑上吸附的GTP脫附于乙醇中,經減壓蒸餾回收乙醇,濃縮液經真空干燥或噴霧干燥得到茶多酚。該法工藝技術簡單,能耗低,但需要對GTP選擇性強的高吸附量的吸附劑。
工藝流程:茶葉→沸水浸提→過濾→濾液→樹脂→洗脫液→濃縮干燥→GTP 。
超臨界流體萃取
超臨界流體萃?。?/span>SFE)是一種的新型分離技術,它是利用溫度和壓力略超過或靠近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介于氣體和液體之間的流體作為萃取劑,從固體或液體中萃取某種高沸點和熱敏性成分、以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由于其介質通常為無毒的二氧化碳,對產品沒有毒,特別適合于醫藥、食品添加劑等產品的提取。與一般的萃取分離技術相比,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具有優良的傳遞性能,較強的滲透力,良好的選擇性,對有機物溶解度大,萃取率高,產品質量好,操作條件溫和,特別適用于分離熱敏性物質等優點。
工藝流程:茶葉末經SFE萃取→茶多酚粗品→純化→純度高的GTP。
超聲波浸提法
超聲波浸提法利用超聲波的機械破碎和空化作用,加速茶多酚等浸提物從茶葉向溶劑的擴散速率,縮短浸提時間,浸提液采用與傳統工藝相同處理精制過程取得產品。從已報道的研究結果可見,在超聲波輻射作用下,浸提不超過一小時的效果可與傳統浸提數小時的效果相比。傳統工藝浸提不論是用水或有機溶劑,都時間較長,在濕度較高的情況下茶多酚容易發生氧化,品質降低,收率減??;超聲波浸提的最大優點就是浸提所需的時間短,因此避免了長時間處于高溫下茶多酚的氧化,收率和產品質量都較傳統方法高 。
微波浸提法
微波浸提法是最近幾年剛開始的一種新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微波場中分子發生高頻的運動,擴散速率增大,因此茶多酚等浸提物在微波的輻射作用下可快速浸取出來。利用微波輔助浸提,一般一次只要數分鐘的時間即可達到傳統浸提數小時的效果。因此大大的減少了茶多酚長時間在高溫下的氧化,提高產品的品質與收率。微波技術應用于茶多酚的提取具有短時、高效、節能等優點。微波結合水浴提取,不僅茶多酚浸出率高,優于乙醇、水提取,而且降低了成本和減少了污染 。
來源:節選自百度百科詞條《茶多酚》